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院线制等一系列改革举措进一步深化,并积极借助高新技术成果和互联网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中国电影巩固和延长了“黄金机遇期”,创作活力持续迸发,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电影生产力空前提高,呈现健康发展、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20年间,中国电影年度票房从9亿左右攀升至最高600多亿,银幕数从不到1600块增长至8万余块,单片最高票房纪录从《英雄》的2.5亿提升至《长津湖》的57.75亿……中国电影市场焕发出巨大活力,成为全世界顶级规模、票房第二大电影市场。
在 “十四五”时期,电影发行放映机制改革要持续深化,市场规模稳居世界前列。国产影片年度票房占比保持在55%以上。到2025年银幕总数超过10万块。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可持续繁荣发展,实现2035电影强国之约。
院线制改革打破传统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参照上世纪50年代苏联的模式建立起电影管理体制,电影的发行放映工作由中央-省-地市-县的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完成,四级公司垂直管理,其结构单一、效率低下的方式无法适应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影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白准确地提出实行“以院线公司为主体的发行放映机制”。2001年12月18日,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实施细则》的1519号文件,提出了“实行以院线为主的发行放映机制,减少发行层次,改变按行政区域计划供片模式,变单一的多层次发行为院线为主的一级发行,发行公司和制片单位直接向院线公司供片。”
至此,院线制改革在政策方面的布局已经基本完成,为后来全国范围内的电影院线制改革打下了全面而坚实的制度基础。
2002年6月1日,全国首批 30条院线条跨省院线 条省内院线,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广东、四川、江苏、浙江八省(市) 率先完成了两条院线的组建工作,江苏、浙江两省分别有三条院线家院线块,其中计算机联网售票影院850家。
据统计,2002-2004年间,中国电影票房从9亿攀升至15.2亿,全国可统计影院数增至1188家,银幕数增至2396块。
1996年进入电影行业、现任浙江星光院线年前的改革仍记忆犹新。他表示,1998年4月《泰坦尼克号》上映后,电影市场开始走下坡路,原有的体制阻碍了行业的发展。院线制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大家都有选片、购片的权利。
可以说,院线制改革是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的窗口。
《泰坦尼克号》剧照具体而言,院线多年按行政区域层级式发行影片的传统发行放映体制,实现从条块分割向网络连通转换,组建院线,减少了发行层次,同一区域内组建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院线增加了发行渠道,以院线公司为主体的规模化经营取代了以影院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
同时,减少发行环节以后,不仅影院分成提高,制片方的分成也得到提高。影院从分账影片中的分成从40%提高到46%-48%;国产影片提高到48%-50%;制片方的分配比例从35%(包括3%的宣传费)提高到38%-40%。
“《英雄》让电影人打开了思路,是院线制和国产大片相互成就的成果,也印证了此次改革的成功。《英雄》是送给院线制改革的一份大礼,它让还处在改革适应期的电影人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和改革的必要性和大趋势。”刘嘉说,“同样重要的是,卖区域版权容易掩盖好坏影片的实际差距,院线制让影片直接和终端对接,让观众决定是不是买单,也让制片方、发行方改变了传统的创作思路,使得影视作品的品质不断的提高。”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表示,这个突破性的改革以资本为纽带,按照市场化的规则、逻辑,打破了传统的四级发行体制、基本模式,建立了统一性的全国电影市场,推动了整个电影业的发展,形成了新的格局。
院线市场化程度逐步的提升院线制改革以后,影院的市场主体地位确立,院线投资影院的热情提高,加之一系列政策的推出,放开了投资准入门槛,市场呈现多元投资主体进入的新局面。
2003年11月25日,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文化部联合颁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第 21 号),2004年1月1日执行。允许外商同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新建、改造电影院,从事电影放映业务,但合营中方在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不能低于51%。限定外商投资额不能超过49%。
2005年4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影院和电影院线等领域。允许非公有资本投资参股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的国有文化企业。
刘嘉谈到,院线制改革初期的几年,大家逐渐沉淀、磨合,一些省公司“翻牌”的院线公司也逐渐意识到,必须要调整思路,影院才是院线的核心资源,手里影院越多话语权就越强,话语权越强就能吸引更加多的影院,这种正相关的联系,使得2003-2005年间院线内部重组的案例比较多,推动了第一波影院建设高潮的到来。
刘晖认为,多元投资主体的加入,把中国电影市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升级,市场上也有了五星级影院的概念。同时,因为有了更优质、覆盖面更广的放映渠道,促进了国产商业大片的发展。这也是院线制改革,尤其是民营资本进入行业之后,对电影市场发展起到的非常大的作用。
电影市场实现爆发式增长随着院线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电影各项产业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提升。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影年度票房从2002年的9.5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62.06亿元;影院数量从2002年的872家增长至2009年的1680家。
2010年1月4日,《阿凡达》的上映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标志性事件。首日3500万票房、最终票房13.78亿元的成绩刷新了多项市场纪录,一票难求、万人空巷的观影热潮让还在持观望态度的各界资本放下了最后一丝担忧。中国电影市场也迎来了影院投资的建设热潮,截至2011年底,全国电影院数量已达到2796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影院线制改革进入第二个十年,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快速地发展的十年。从重要产业指标看,截至2018年底,全国影院数量达到10438家,银幕数量达50776块,变成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年度电影票房也从2012年的170.73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565.79亿元。刘晖表示,这段时期,无论从影片的数量、质量,商业大片的规模,还是电影院的建设速度,都是从前不可比拟的,也让电影产业成为了“朝阳产业”。
与此同时,电影发行放映的体系也随着产业的快速地发展实现了动态升级,新型院线管理日渐成熟,四个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成为优秀院线的基本必备条件,特别是以万达院线为典型代表,以现代化连锁经营服务为理念,以最大化满足那群消费的人的观影体验需求为核心价值,于2015年1月在深交所上市,成为影院终端上市第一股。
2001年12月,《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正式颁布,对以“院线制”替代原有的行政级别的发行网络做了具体规定:以资本或供片为纽带,由一个发行主体和若干影院组合形成院线,实行统一品牌、统一排片、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200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推进电影院线公司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规定,以参股(股份在49%以下)形式投资现有电影院线公司的,参股单位一定要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3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本电影院线公司中电影院的新建、改造;以控股形式投资现有电影院线公司的,控股单位一定要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4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本电影院线公司中电影院的新建、改造;单独组建省内或全国电影院线公司的,组建单位一定要在三年内投资不少于5000万元人民币用于本电影院线公司中电影院的新建、改造。
2003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商务部、文化部联合颁布《外商投资电影院暂行规定》(第 21 号),2004年1月1日执行。允许外商同中国境内的公司、企业设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新建、改造电影院,从事电影放映业务,但合营中方在注册资本中的投资比例不能低于51%。限定外商投资额不能超过49%。允许香港、澳门服务提供者在内地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建设、改造及经营电影院,但股权不能超过75%。
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2010〕9号),提出进一步深化院线制改革,全力发展跨区域规模院线、特色院线和数字院线。积极探索院线经营规律、经营销售的方式和管理经验,加强全国电影放映票务系统建设和管理,逐步的提升影院经营服务水平。着力发展主流院线市场,大力开发证券交易市场和社区电影市场、农村放映市场,积极开发电影的电视点播、家庭影院放映、互联网点播、手机等移动多媒体播映等市场,加快形成传输快捷、覆盖广泛、层次多样的现代电影市场体系。
2012年11月,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公室连续出台3项通知,助力影院建设和发展,《关于“对新建影院实行先征后返政策”的补充通知》是电专字[2004]2号文件的补充文件,其中规定对东中部地区县级城市及乡镇、西部地区省会以外城市的新建影院,当年(自然年度,下同)放映国产影片票房收入达到总票房收入45%(含)以上的,从下一年度起可继续享受电影专项资金先征后返政策;《关于返还放映国产影片上交电影专项资金的通知》其目的是引导放映终端加强对国产影片的放映,拓宽优质国产影片进入市场的渠道;《关于对安装数字放映设备补贴的通知》则表示要对符合通知规定条件的影院安装使用数字放映设备做补贴。
2018年12月13日,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 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到2020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万块以上,并提出鼓励电影院线公司依法依规并购重组。鼓励跨地区、跨所有制进行院线整合,推动电影院线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快发展“人民院线”、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以及校园院线等特色院线;制定完善有关技术标准和业务规则,推动点播影院和点播院线规范发展,积极拓展电影放映创新业务。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Copyright ©2017-2022 Hainan Zose Group 琼ICP备13000627号